技師交流技巧及必檢項目
詢問診斷
駕駛員提供全面、真實的故障發生時間、情況、起因以及伴跟著什么故障等,是十分重要的。由于駕駛員對自己車的機能是十分認識的,車輛機能、響聲和振動等任何一點細小變化,通常駕駛員都能感覺出來。而嚴格地說上述任何一點細小變化,都是有其原因的,也許就是故障原因。但是駕駛員究竟只能從駕駛感慨感染上去感覺車輛機能的變化,而不能說出故障內在、外在的聯系,有時又因為某些原因有的駕駛員會有意隱瞞某些重要情況。這就不僅需要修理技師能科學、公道地向駕駛員了解情況,而且還要求修理技師善于和駕駛員溝通。
問診需要捉住重點,主要如下。
1. 為診斷故障而向客戶提問的技巧
(1)必需詢問故障癥狀發生時的情況,以便重現故障。
(2)提問時要用客戶認識的話語,不要使用客戶不懂的專業術語。
(3)用直接實際事例來詢問客戶,使客戶能輕易回答。
2. 在向客戶問診時必需懂得的常識
(1)應在故障再現時,確認客戶的要求。
(2)當故障沒有再現時,確認故障再現的前提。
3.修理技師應詢問的內容
(1)第一次故障發生的時間。
(2)故障同時還伴隨有哪些機能變化。
(3)維修歷史和詳細情況(如包括更換何種零件)。
以上三點僅供參考,而不是一成不變的。修理技師不能有偏見,或單憑經驗,缺乏分析推理。問診本身是一門藝術,對詢問中獲得的信息進行去粗取精、擇其要點加以聯想,經常能使我們找出排除故障的準確思路或著手點。
車輛路試
路試可以證明顧客的訴說,進一步確認故障癥狀。在四輪定位之前進行路試,能夠提供轉向拉桿球頭或主銷軸承磨損、支柱減振器或減振器強度衰減、轉向裝置安裝松動、車輪軸承松動或輪胎故障等的維修線索。假如可能的話,最好與駕駛員一同進行路試。
假如在沒有進行定位前就有一些顯著故障引起了駕駛員的留意,這一點非常重要。好比假如發覺車輛后部有搖晃的感覺,可能是后輪輪胎墊帶已易位。轉向盤和車內地板的振動,常常是由前輪胎的靜態失衡或輪胎的徑向振擺引起的。
修理技師要盡量在路試過程中對故障可能的原因進行初步分析,確定準確的維修方向。
檢查更換
為了獲得精確的丈量值,所有與定位有關的部件必需處于一種良好狀態。定位前進行仔細檢查,可以查找出影響定位的已受磨損或不良的部件。定位前主要針對如下部件進行檢查。
1. 輪胎氣壓和輪胎胎面磨損
不平均的輪胎磨損表示輪胎、轉向裝置或懸架等某些方面出了故障。輪胎不規則磨損和磨損過快有良多種原因。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是不適當的充氣壓力、不決期進行輪胎換位、駕駛習慣不當或原來的四輪定位不準確等。輪胎檢查應包括4個步驟:
(1)充氣壓力檢查
維修職員應根據廠家所建議的尺度壓力,對輪胎進行充氣。輪胎充氣數據通常顯示在輪胎胎壁上,有關輪胎氣壓說明的標簽貼在駕駛員側前門側壁,以及行李艙蓋的內壁或手套箱門內側等處。假如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輪胎充氣不足,將導致懸架角度和行車高度的丈量值不精確。輪胎的磨痕、羽狀磨損、槽形磨損或其他不平均磨損現象都可以通過目視進行檢查,通過檢查輪胎胎面磨損指示標記,就能目視檢查胎面深度。這些指示標記是稍微突出的窄條,通過胎面基面從輪胎肩一側跨到另一側。當外胎的面磨損量在6 mm以內時,磨損指示標記與胎面表面相平齊。
(2)目視檢查
車胎磨損后,胎面紋槽不能盡快排除輪胎與路面間的積水,也就不能防止發生浮滑現象。浮滑現象不僅會造成轉向失控,還會使制動作用降低或失效,從而使駕駛員無法控制車輛,這是極其危險的。
為了避免發生浮滑現象,修理技師應交待車主在積水路面要降低車速。較高的車速會增大水的阻力,產生浮滑現象。在有水路面上行駛時,水的壓力會迫使積水墊在胎面之下,適當進步充氣壓力,較高的輪胎壓力可以對抗這種水壓,延遲浮滑現象的產生。
(3)用深度尺檢查胎面
胎面深度尺比目視檢查能夠提供更精確的胎面狀態指示值,可以把胎面深度尺放置在胎面紋槽中丈量輪胎磨損。這類深度尺的操縱與鉛筆式輪胎壓力尺相似,并且讀取數據的方式也大體相同。
(4)用手去反復觸膜胎面
也可以用手觸摸的方式去檢查輪胎胎面,手沿著胎面縱向觸膜,以發現成溝槽形的或成深凹形的胎面磨損,手沿著胎面橫向觸摸以發現成鋸齒突出狀的胎面磨損。
2. 車輪振擺和跑偏
振擺是因為各種原因引起輪胎不不亂旋轉的一種情況,車輪和輪胎的振擺是指不規則的上下或左右運動。左右運動就是指車輪或輪胎的橫向振擺,上下運動就是指車輪或輪胎的徑向振擺。與振擺有關的振動故障只能通過尋找振擺的來源以消除。振擺的修理通常包括車輪中輪胎的再組裝或更換、車輪軸承更換、輪轂的更換或輪胎/車輪平衡等幾方面。振擺是很輕易被看到的。使車輛升離地面并且使車輪旋轉,利用一靜止物作為參照來觀察輪胎胎面和胎壁。不論徑向振擺仍是橫向振擺,對于靜止物來說,輪胎都好象在移動。這種目視檢查也可以用輪胎平衡儀來完成。
跑偏是指車輛在徑直道路上行駛,轉向盤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情況下,車輛行駛方向發生偏移。跑偏通常是由下列原因造成的:①輪胎結構變形(子午線輪胎橫向力)。②輪胎配合不當或磨損不平均。③前輪或后輪定位不當。④轉向助力閥偏離中央。⑤制動調節不勻稱或制動器拖滯。⑥車橋的移位。
輪胎結構能導致車輛跑偏,例如,假如子午線輪胎內的墊帶偏離中央,當車輛在路面沿徑直方向行駛時,輪胎能產生側向力。產生側向力的原因在于輪胎不規則的結構,致使車輪向錐體一樣動彈,沿一側方向跑偏。而后輪很少泛起跑偏現象。從車輪定位故障中辯認出輪胎跑偏長短常重要的,以便能完成適當修理。
3. 輪轂和軸承
車輪輪轂和軸承是振擺的潛伏原因。過度的軸承磨損會引起振擺現象。車輪和輪轂凸緣處生銹和異物也可以引起過度的振擺。另外,假如輪轂雙頭螺栓安裝孔鉆位不當,輪轂雙頭螺栓振擺就可能超出劃定極限。當車輪/輪胎總成振擺不能減小到容許極限時,則應卸下車輪和輪胎并進行檢查。
4. 球頭的檢查
在檢查球頭磨損時,確認一下車輪軸承是否調節適當。檢查球頭油封是否有切口或裂紋。假如部門油封很難觀察,可以小心地用手指去觸摸油封是否有切口或裂痕。假如泛起大量油脂,就證實油封已有裂痕。如發現了切口或裂痕,則應更換球頭。
在就是用四輪定位儀的數據得知球頭的間隙量,不合格的更換。在接頭處假如發現油封有切口或任何松動情況,則應更換球頭。在檢查球頭的時候,應檢查轉向節支座處球頭雙頭螺栓的緊固情況。這項檢查是通過在搖動車輪和輪胎總成的同時感覺雙頭螺栓末真個移動情況來完成的,應及時更換磨損或損壞的部件。
5. 轉向橫拉桿
轉向橫拉桿必需有零度自由間隙,但仍能答應懸架回轉移動。轉向橫拉桿磨損后將導致轉向盤間隙過大。齒輪齒條轉向機構和尺度輪回球機構上的轉向橫拉桿均以同樣的方式進行檢查。
6. 隨動轉向臂
當懷疑隨動轉向臂與振動有關時,一定要小心。在懷疑轉向系統或懸架部件之間有題目時,請先排除下面可能與振動有關的原因:動力不平衡、路面不平整、振擺情況以及車輪和輪胎總成的各種力的變化等。
下一頁